進一步拓展陶瓷修復技術
作者:靳慧玲
2017年3月中旬,安益洪山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春生收集到一件1961年洪山陶瓷廠生產的細瓷茶杯,該茶杯是件殘品,沒有杯把。但是,該茶杯具有明確的年款和時代特征,杯面手工彩繪山水圖,邊沿手繪“富貴不斷頭”花面,線條極細,比較罕見。為此,總經理宋春生安排技術部針對該殘品茶杯進行研究和修復工作。
技術部接到修復工作后,組織科研中心有關人員進行研究。據技術顧問原消氣確認:此茶杯是洪山陶瓷廠61年生產的,當時洪山細瓷屬于試生產階段,規模不大,像今天研究的這個茶杯生產量很少,所以存世不多。
經過研究,大家認為:1961年生產的細瓷茶杯是當時歷史時期的產物,包含著歷史存留下來的豐富信息,具有歷史、藝術、科學價值。對于當前開展修復工作,大家都充滿熱情。
修復工作開始之前,科研中心制定了修復計劃,把修復對象的品相特征、型體規格、修復技術、工作步驟都做了細致的研究和安排,以保證修復工作的順利進行。在修復過程中,困難還是少不了的,有些工序難度還是很大,例如:繪畫工序,要達到修復品畫面線條標準很不容易,就如王元根師傅曾說的一句話:“憋住氣才能畫細線條”。還有接把工序,難度也是相當大。但是在科研中心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,陶瓷修復工作于4月上旬完成。
此次修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技術,對公司今后承攬陶瓷文物修復業務奠定了基礎。